第176章 朕即是神迹-《拥兵百万被赐死,起兵剑指朱元璋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他相信,王语嫣会用她的能力,征服这些桀骜不驯的技术官僚。

    果然,当王语嫣拿出她亲手绘制的第一张图纸时,赵士祯和他手下的那群工匠们,全都傻眼了。

    那是一张“连发手铳”的设计图。

    图纸上,每一个零件的尺寸、构造、以及它们之间如何联动,都标注得清清楚楚,其精密度,甚至超过了他们军器局最复杂的图纸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这……娘娘,这真的是您画的?”赵士祯看着图纸,结结巴巴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是。我将唐门‘子母追魂胆’的连发机括,和我们现有火铳的击发原理,做了一个结合。”王语嫣平静地解释道,“理论上,只要解决了供弹和卡壳的问题,这把手铳,可以做到一次装填,十次连发。”

    赵士祯和工匠们围着图纸,如同看到了神迹。

    他们都是此道的专家,一眼就看出了这张图纸的价值。

    如果……如果真的能造出来,那对于战争的改变,将是颠覆性的!

    “快!快!所有人,都给老子动起来!”赵士祯像是打了鸡血一样,对着手下们咆哮道,“三天!不!两天之内!老子要看到样品!谁敢偷懒,老子扒了他的皮!”

    整个工坊,瞬间进入了一种狂热的状态。

    而这,仅仅只是一个开始。

    在接下来的日子里,王语嫣就住在了这个充满噪音和油污的地方。

    她仿佛变成了一个没有感情的“创意生成器”。

    她将“金钟罩”的内力运行路线,转化为一种特殊的“叠层锻打法”,让工匠们打造出了防御力比之前强了三倍,但重量却轻了三分之一的“玄武甲”。

    她将“梯云纵”的借力法门,应用到了船帆的设计上,通过改变帆的形状和角度,让战船的航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。

    她甚至从“七伤拳”这种自损八百的武功中得到灵感,指导工匠们研发出了一种威力巨大,但极不稳定的新型火药。这种火药无法用于火铳,却可以做成一种名为“没良心炮”的简易抛射武器,专门用来轰击城墙和敌人的密集阵型。

    一个又一个在赵士祯等人看来,简直是天方夜谭般的想法,从王语嫣的口中说出,然后变成一张张精密的图纸。

    而赵士祯和他手下的那群技术狂人,则爆发出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创造力,将这些图纸,一件件地变成了现实。

    他们看着王语嫣的眼神,也从最初的怀疑和不解,变成了彻彻底底的崇拜和敬畏。

    在他们心中,这位慧妃娘娘,已经不是凡人,而是墨家祖师爷和鲁班再世!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与此同时,长江入海口。

    一支史无前例的庞大舰队,已经集结完毕。

    数百艘大小不一的战舰,遮天蔽日,将宽阔的江面挤得满满当登。

    其中最引人注目的,是十艘体型格外巨大的“浮动堡垒”。它们就是王语嫣设计的,搭载了最新式重炮的“火力舰”。每一艘火力舰的两侧,都伸出了四十门黑洞洞的炮口,如同狰狞的巨兽,散发着令人心悸的死亡气息。

    二十万经过了严格的海上作战训练的精锐士兵,已经全部登船。

    神机营的士兵们,更是将他们最新式的连发火铳和“没良心炮”,小心翼翼地搬运到了船上。

    所有人都知道,他们即将跟随着他们的皇帝,去进行一场伟大的远征。

    他们的脸上,没有恐惧,只有兴奋和渴望。

    因为他们听说,在海的另一边,有一个遍地都是黄金和白银的国度。

    朱栢身穿一身黑色的龙纹甲胄,亲自来到了码头,检阅这支即将出征的无敌舰队。

    他的身后,只跟着徐辉祖和郑和两人。

    他没有发表任何慷慨激昂的演说。

    他只是站在那艘被命名为“镇海”号的超级旗舰的船头,目光平静地扫过那一排排肃立的士兵,和那一艘艘狰狞的战舰。

    但他的存在本身,就是最强的动员令。

    所有看到他目光的士兵,都不由自主地挺起了胸膛,将手中的武器握得更紧。

    他们感觉,自己不是要去打仗,而是要去参加一场盛大的狩猎。

    而他们的皇帝,就是带领他们狩ra的猎神!

    “徐辉祖,郑和。”朱栢的声音在海风中响起。

    “臣(奴才)在!”

    “朕之前跟你们说过,朕要钱,要人,要船。”

    “现在,朕都给你们了。”

    “朕给了你们大明最强的战舰,最精锐的士兵,还有最犀利的火器。”

    朱栢转过头,看着两人,一字一句地说道:“朕不要俘虏,不要降表。朕要的是土地,是金银,是让‘倭’这个字,从地图上彻底消失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,能做到吗?”

    徐辉祖和郑和对视了一眼,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一股疯狂的战意。

    他们单膝跪地,用尽全身的力气,发出了震天的咆哮。

    “臣(奴才)必不辱命!”

    “很好。”

    朱栢满意地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他缓缓地举起了自己的右手,然后猛地向下一挥。

    “出发!”

    呜——

    苍凉而悠长的号角声,响彻了云霄。

    巨大的船锚被缓缓拉起,遮天蔽日的船帆,依次升起。

    庞大的舰队,如同苏醒的巨兽,开始缓缓地驶向那片蔚蓝色的,未知的大洋。

    庞大的舰队,如同一个移动的钢铁城市,在蔚蓝的大海上平稳地航行了十天。

    一切都顺利得超乎想象。

    郑和不愧是天生的航海家,他凭借着对洋流和季风的精准判断,为舰队选择了一条最快也最安全的路 线。徐辉祖则将二十万大军管理得井井有条,日常的操练和巡视从未间断,保证了军队高昂的士气。

    士兵们也从最初的兴奋和紧张,逐渐适应了海上的生活。他们擦拭着自己的武器,憧憬着即将到来的战斗和唾手可得的财富。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